浅谈家庭猪场弓形体病的防治

    家庭猪场是以家庭主要成员为劳动力、家庭经营的猪场,一般家庭猪场规模在存栏母猪在30~100头左右,或年出栏500~3000头左右的育肥场,家庭猪场大多数生产区与生活区难以严格隔离,生物安全措施不严,家庭猪场猪弓形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,发病率可高达60%以上,病死率可高达63%。10~60kg的仔猪发病尤为严重,管理不善会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养猪农户应提高对猪弓形体病的认识,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,减少不必要的损失。
    1 流行特点
猪弓形体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,但每年气候温暖、潮湿、吸血昆虫多的夏、秋2季易发且死亡率较高。弓形体是一种多宿主原虫,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。不同品种、年龄、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,但发病多见于幼龄猪及育肥猪,死亡率较高。大猪由于抵抗力强,多呈隐形感染;妊娠母猪后期感染时,常表现流产、死胎及产出仔猪成活率低。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。速殖子也可能通过口、鼻、咽、呼吸道黏膜及受损的皮肤而进入猪体内。母猪还通过胎盘感染胎儿,这种现象很普遍。
    2 临床特征
猪弓形体病多呈急性经过,病猪突然废食,体温升高至41℃以上,稽留7~10天。呼吸急促,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;流清鼻涕;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。常出现便秘,呈粒状粪便,外附黏液,有的患猪在发病后期拉稀,尿呈橘黄色。少数发生呕吐。患猪精神沉郁,显著衰弱。发病后数日出现神经症状,后肢麻痹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在耳翼、鼻端、下肢、股内侧、下腹等处出现紫红斑或问有小点出血。有的病猪在耳壳上形成痂皮,耳尖发生干性坏死。最后因呼吸极度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。孕猪常发生流产或死胎,有的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,甚至失明。有的病猪耐过急性期而转为慢性,外观症状消失,仅食欲和精神稍差,最后变为僵猪。
    3 病理变化
剖检病变的主要特征为: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,全身淋巴结、肝、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,并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。肺高度水肿,小叶间质增宽,其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;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和泡沫,有的并发肺炎;脾脏肿大,棕红色;肝脏呈灰红色,散在有小点坏死;肠系膜淋巴结肿大;肠道重度充血,肠黏膜上常可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。肠腔和腹腔内有多量渗出液。急性病变主要见于仔猪。慢性病例可见有各脏器的水肿,并有散在的坏死灶。
    4 诊断
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、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。如需确诊应采集病死猪血液、肝、脾、肺及淋巴结等作为材料,送有检测条件的兽医实验室,进行涂片、瑞氏染色后置于油镜下检查。如发现涂片中有新月形或弓形、单个或多个存在的弓形体滋养体,淡紫红色,内有蓝紫色颗粒,一端尖,一端稍钝,核稍偏于钝端或在中央,即可确诊为弓形体病。
该病临床上与猪瘟、附红体、猪肺疫等病较为相似,诊断中应注意鉴别。猪瘟病例皮肤呈暗紫色发暗,腹泻便秘交替,呼吸道症状较轻,病理变化可见膀胱、肾脏有点状出血,脾脏出血性梗死,回盲瓣处溃疡呈纽扣状,而弓形体病死猪肺部病变严重,呈肺水肿及间质性肺炎。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结膜苍白或淡黄,血液稀薄,尿液暗红色,毛囊出血,一般没有呕吐症状,血液涂片经姬姆萨-瑞氏混合染色镜检,可见红细胞内有虫体存在,呈球形或圆形。肺疫病例咳嗽剧烈,胸部听诊能够听到啰音和摩擦音,叩诊肋部出现疼痛。
试验性治疗,采用替米考星、氟苯尼考、泰乐菌素等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进行治疗,对弓形体病无效,而采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。
    5 预防和治疗
   (1)预防
严格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,禁止猫、犬进入猪圈、饲料库,不与猪共用饲料和饮水,以免污染饲料和水。做好防鼠灭鼠工作,鼠是祸害的最大因素,特别是鼠害的尸体,猪吃了后会传染。人进入场要规范消毒。泔水和生活垃圾不能用来喂猪。猪舍的场内外要定期消毒。粪污要进行生物发酵处理。
   (2)治疗
猪弓形体病要早诊断早治疗,发病3天之内治疗效果较好。本病的有效药物是磺胺类药。一般病猪可肌注磺胺嘧啶钠80mg/kg体重,首次用量加倍,每天一次,连用5天。大群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加等量的碳酸氢钠拌饲,连用2-3天。重症病猪应对症治疗,可加3%安乃近20ml配合氢化可的松100g静注或肌肉注射,每天2次,防止继发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