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观音草

  基本信息

  学名 Peristrophe montana Nees

  别名 岩山蓝(海南植物志)

 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
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
 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

  管状花目 Tubiflorae

  爵床科 Acanthaceae

  爵床亚科 Ruellioideae

  爵床族 Justicieae

  狗肝菜亚族 Diclipterinae

  观音草属 Peristrophe

 

  形态特征

  直立,无毛草本,高约1米。叶狭长圆形或披针形,稀近卵形,顶端长渐尖,基部急尖,稀渐尖,全缘,长4-9 (-20)厘米,宽3-5厘米,薄纸质或近膜质,上面常有光泽,钟乳体纤细,不明显;侧脉每边6-8条,两面稍凸;叶柄长1.5-4.5厘米。聚伞花序,顶生或腋生;总花梗长1.5-1.7厘米;总苞片变异大,自阔卵形至线状披针形,长1-1.8厘米,宽2-10毫米,顶端钝,常具小凸尖,基部圆形或近截平,具羽状脉;小苞片长3-4毫米;花萼长约5毫米,裂片长约4毫米;花冠红色或粉红色,无毛,长4.5-6厘米,上唇椭圆形,顶端微缺,下唇长圆形,浅3裂;花丝带状。蒴果长约2厘米,无毛,有光泽;种子近圆形,直径约3毫米。花期9-10月。

 

  产地分布

  产海南(陵水、保亭、三亚、东方和定安等地)。生于中海拔阴湿的崖壁上。印度南部、斯里兰卡常见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新农网 » 岩观音草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